近年来,随着整体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全球创新要素逐渐向我国聚集,有力推动了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的高技术产业,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在政策红利释放、企业创新加速等驱动下,实现飞速发展。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质生产力”被首次写入。作为我国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医疗器械产业既包含了高端制造所代表的新兴力量,又囊括了医疗健康所代表的未来产业,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
在此背景下,各大跨国医疗器械企业纷纷加强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深度布局“中国制造”,本地化战略全面发力,中国市场也为跨国医疗器械企业提供更多机会。但在“新质生产力”不断成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关键驱动力背景下,面对国产升级加速、集采常态化等挑战,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如何为新质生产力蓄力?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如何走稳“本土化”战略,持续拓展市场规模?
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全球领导委员会成员王皓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采访时表示,“新质生产力从本质上讲,是以科技创新来推进产业创新,以创新带动高科技、高质量、高效能。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不断地推动临床创新、医工转化,还有数字化创新。”
“创新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生态圈的共同努力。这也完全符合国家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容。通过数字化创新,也可以促进中国医疗服务行业转型、扩大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王皓补充强调。
医疗器械市场扩容
随着全球新冠疫情影响逐渐消退,院内诊疗活动恢复常态,这也意味着对医疗器械需求也会持续增加。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7.4亿人次,这一数据在2023年达到95.6亿人次。
王皓分析,“现阶段市场面临经济和需求挑战,但长期来看,随着老龄化加剧、中国中产阶级支付能力不断提高,在国家医保和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下,医疗作为老百姓福祉的最重要部分,向好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
此外,国务院于3月7日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也指出,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推动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补齐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目标到2027年,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07.1万个,较上年增长3.8万个。中信证券研究部医疗产业组推算,在此次医疗设备更新升级推动下,我国5000亿元级医疗设备更新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未来行业有望保持高景气状态。
“从总体信号上来看,‘以旧换新’政策的提出可以有效拉动医疗设备更新‘内需’。”在王皓看来,通过设备换新,还可以带动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临床价值的提升,对医疗设备行业以及相关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增长机会。
在换新解决方案上,作为医疗设备厂商,王皓表示,正在想办法利用自身的产品和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先进、更经济、更节能的解决方案,提高整体“焕新”效率和投入产出比。
“对于已经装机的设备,不论是西门子医疗的产品还是其他品牌,我们会根据现有场地,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焕新。包括从老旧设备更新成带有AI辅助功能的临床检查新设备,帮助提高临床检查效率;或者将原本主要用于临床试用的设备原地升级成能够开展科研、更高端的设备。”王皓进一步解释。
此外,更换后的旧设备如何处理?王皓相信政府后期也会拿出相应的处置办法,“当然,作为厂商也同样可以考虑,这些旧设备是不是可以回收再利用,拿出一系列技术方案进行更新后旧产品的处置。”
如何蓄力发展?
在医疗设备领域,国内企业的崛起、相较以往更为严格的进口产品采购规范,以及中国市场广阔的医疗需求空间,推动跨国械企加快“本土化”脚步。
以西门子医疗为例,王皓指出,在生产端,一方面,从全球产量上看,西门子医疗在上海和深圳生产的产品超半数销往国外。另一方面,西门子医疗供应链本土化率超过80%。同时,西门子医疗对于国产化的定义还包括本土创新,未来将更多依靠中国本土智慧反哺全球需求的产品。
“例如在2023年北美放射学会上,西门子医疗推出一款全新的高端双源CT设备,设备的整体设计理念、产品设计、项目谈成都由中国团队完成。该款产品原先设想针对中国市场,但甚至符合全球需要。这样的案例未来会越来越多。”王皓举例说道。
由此看来,促进医工转化仍是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加强本土核心竞争力的重点之一。如何切实落地医工转化?王皓分析,推动医工结合,强化初创公司、产业、科研单位和临床医生合作转化,将临床创新想法转变成工业化解决方案,真正造福临床。
但有别于其他行业,医疗器械门槛较高,行业监管与法规较严,在产品上市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因此,平台搭建、资源整合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构建创新生态圈历来也是各大跨国医疗器械企业深耕本土的重要一环。
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在今年的CMEF展会期间,上海电气将发布三款新品,西门子医疗参与其中研发。王皓直言这不可避免会和现有的生产线冲突,但双方可以相互配合,共同满足不同市场。
这也是跨国医疗器械企业选择合作伙伴的侧重点。“一方面,通过合作,西门子医疗可以助力上海电气作为本土医疗设备供应商的成长。另一方面,上海电气在基层医院有非常好的覆盖,合作也让我们在未来可以更好地触及和赋能基层医疗单位。”王皓解释。
而在技术端,随着AI的进步,王皓认为未来影像设备包括从诊断到最后做治疗决策的各个环节,AI将提供大量支持,如帮助医生提高诊疗效率和诊疗精度,缩短患者就诊等待时间,降低患者就医成本等,同时AI可以被用于相关教育与培训。
“但AI技术的逻辑是需要长期持续的大数据训练,涉及将医院数据连接到云端。在设备端,数据隐私安全相关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问题。”王皓分析,未来解决方案更多是基于通过机器升级或解决设备问题,而形成的在医院内部的解决方案,包括定期远程服务。
转载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韩利明,若涉及侵权,请立刻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