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通用/供图
接到线上订单后,精准识别货架上的商品,取下后稳稳装入打包袋内,随后放置到指定位置,等待骑手取货……近日,银河通用旗下Galbot人形机器人正在海淀区北下关街道的一家商铺里售卖医疗器械。
据悉,Galbot不仅作为店铺“掌柜”高效“上岗”已超150天,完成了数万配送订单,更在刚刚闭幕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强势夺冠。这标志着全球首个常态化运营的商用人形机器人零售仓成功落地,具身智能技术成功拓展至医药零售新业态。
机器人当“掌柜”
机器人Galbot的工作场景,正是全球首个商用人形机器人零售仓在海淀的真实实践。据介绍,在这个50平方米的智能空间内,机器人Galbot自主完成5000种商品、6000个货道、超10000盒医疗器械的分拣、打包和出货全流程,24小时不间断高效运转。
与传统药店不同,这个为机器人量身打造的“零售仓”采用全自动化运作模式,Galbot无需与顾客直接接触,只需根据系统指令,就能在开放式货架、精密抽取货架及抽屉间自如穿梭,完成各类医疗器械的精准配送。
“看似简单的取放动作,背后是多项核心技术的强力支撑。”据工作人员介绍,Galbot能胜任药品、药械全品类零售的复杂操作,关键在于其搭载的“智慧大脑”——银河通用自研的具身端到端大模型技术。该技术颠覆了传统“视觉+轨迹规划”的分离设计,集成了自主实时建图导航、智能语音交互、任务理解等能力,让Galbot无需预设路径即可高效完成盘点、补货、取送、打包等全流程操作。同时,基于百亿级动作数据集训练的具身通用大模型,使其在全球率先实现了任意材质物体95%成功率的泛化抓取。
“从最初的调试到现在的顺畅运转,机器人的稳定性超出预期,高峰期补货效率优势明显。”银河通用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自今年3月在海淀区北下关街道率先落地后,该方案已在全市超过十家门店铺开。
监管护航新零售形态
创新场景的快速落地,离不开监管服务的“加速度”。据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药械流通监督管理科科长李瑾介绍,门店售卖商品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机器人售卖医疗器械以企业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为前提,实践中虽由机器人承担销售人员的角色,但企业质量管理人员还需定期巡检把控产品质量,日常监管与普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并无差异。
据介绍,为保障人形机器人售械场景落地后的安全性,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主动靠前服务,在企业提出落地需求初期便多次走访调研,与企业共同优化机器人售械模式,并制定了定期巡查方案保障产品质量。“银河通用是海淀孕育出的独角兽企业,其发展有着鲜明的‘海淀印记’。我们既要守住安全底线,也要为新技术打开应用空间。”李瑾表示,未来将继续助力企业探索机器人售械等新零售形态,让科技与安全并行。
孕育创新硕果
“海淀区营商环境优、场景资源多,还有政府部门‘陪跑式’服务,让我们能放心向前闯。”银河通用政府事务副总裁曾辉道出扎根海淀的关键。
据悉,今年2月,海淀区出台《中关村科学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若干措施》,为打造世界级AI产业集群注入强劲政策活力。8月初,银河通用面向消费者的“银河太空舱”智慧零售方案也已在中关村大融城投入运营,覆盖咖啡、饮品、零食、文创、药品等多类商品。
从应用场景落地到常态化运营渐成规模,海淀区正积极构建“1+X+1”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中关村科学城产业四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淀区依托人工智能占先发展的优势,重点围绕商业、文旅、教育等领域,实施科技庙会、智慧药店等一批具身智能应用示范工程。此外,机器人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目前,海淀区拥有具身智能及机器人相关专业的院校21所,集聚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186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24家,形成了以“大脑、小脑、本体”为核心的具身智能全产业链条。(记者 王萌 栗洁)
来源:北京海淀官方发布,若涉及侵权,请立刻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