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医疗创新技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手术室”?日前,记者从区知识产权局获悉,瞄准医疗卫生领域启动专利质量与转化水平提升工作,区知识产权局、区卫生健康委、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共同开展“浦东新区医疗卫生机构专利申请质量提升暨专利成果转化运用专项行动”,自5月以来,已举办11场活动,全面激活医疗卫生领域创新动能。
积极推进专利成果转化
“根据专项行动搭建的专场活动,我们已有20个专利报名‘国投孚腾杯’临床创新创业大赛,积极推进专利成果转化。”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科研部主任沈顺介绍。其中,用于肩关节镜手术的球囊撑开装置、康复训练用胳膊恢复器两个项目参与骨科康复及老年病领域专场路演。
就在去年,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的一项聚焦过滤装置堵塞、静脉加药困难等临床痛点的专利——“体外输血装置”,通过与专业技术转移转化平台(TTO)对接,成功实现了专利转化。
“在专利转化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作为医疗卫生机构,对如何对接企业、谈判等环节并不熟悉。但这些问题现在通过专项行动,都能被一一解答。这对我们今后推进更多专利落地转化带来非常大的帮助。”沈顺说。
探索“1+9+X”创新体系
专项行动全力探索“1+9+X”创新体系,即以“提质量、促转化”为核心目标,以陆家嘴、外高桥、惠南等九大医联体为基础,通过不定期举办专场活动,全面激活存量专利资源价值,加速推动临床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换。
区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专项行动直面医疗领域“授权难、转化慢”痛点,有力推动了医疗卫生机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的优化升级,引导医疗卫生机构专利申请从“重数量”向“重质量、重转化”转变,有效提升了知识产权工作的规范性和价值实现。
下一步,区知识产权局、区卫生健康委、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将持续深化合作,协同推进高频次、体系化的专场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国投孚腾杯”临床创新创业大赛浦东分赛区活动,遴选优质临床创新成果,促进创新项目向实际生产力高效转化,加速构建“临床研发-专利布局-资本对接-产业落地”四位一体的医疗领域创新生态圈,助力浦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创新高地。
文字:须双双
编辑:姜天瑶
*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来源:浦东发布,若涉及侵权,请立刻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