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2024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 上海展 北京展 深圳展
媒体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
媒体中心
行业新闻

全球首创技术频出!这些国产医械品牌决不可忽视

时间:2022-11-7 10:51:3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点击:

医疗新基建市场扩容与进口替代双驱动下,中国医疗器械11%增速高于全球。2020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突破4400亿美元,中国一跃成为继美国后全球第二大医疗市场,市场规模超过1026 亿美元。

——国信证券《中国大型医疗设备龙头崛起》

由于我国缺乏核心技术、医疗技术起步晚等诸多因素,部分医械领域仍落后于海外,被国际企业“卡着脖子”。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外产品占据了我国三级医院的主要市场。

可喜的是,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近年国产医疗器械公司迎来快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国产企业悄然崛起,并可以逐渐从外资企业嘴里“虎口夺食”。

01、十年巨变——开启国产器械新时代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现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家产业支持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医疗卫生产业的基础与运行环境逐步改善。在我国人口结构调整带来的放大需求及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规模快速增长。据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规模为8317亿元,同比增长15%。可以说,国产医疗器械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2022年全球及中国医疗器械和耗材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据众成数科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达28954家,较2020年的25440家同比增长13.8%。其中,可生产Ⅰ类产品企业19569家,可生产Ⅱ类产品13971家,可生产Ⅲ类产品2033家。当然,创新也绝非易事,这不仅仅需要勇气与决心,技术沉淀、资本累积、人才队伍都缺一不可。

02、医疗设备:新技术高速放量,中高端市场国产替代

医疗器械行业向来以技术和产品说话。今天,我们甄选了三家在医疗器械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上海本土企业,就这三家企业的代表性新技术展开讨论。

丨联影医疗:超越影像,全球首创“捕癌神器”拓展无限可能

联影医疗于2011年成立于上海,其主营业务集中于医学影像行业,主要销售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及放射治疗设备,产品涵盖MR、CT、XR、PET/CT、PET/MR等诊断产品,常规RT、CT引导的RT等放射治疗产品和动物MR、动物PET/CT等生命科学仪器,形成了丰富的产品线。

联影医疗之所以能实现快速增长,保持领先的实力,和前期的投入有很大关系,在2019年之前联影医疗亏损的时候,企业投入了大额的研发费用以及销售费用。高研发投入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高销售费用则有利于企业快速打开市场。

如今的联影,已成长为中国医疗影像领域的一块响亮的招牌。

今年6月,联影推出了搭载uExcel的业界首款可拓展数字PET-CT Panoama,全球分子影像领域首次实现短轴系统“类2M”全身高清显像和脑部“类磁共振”高清解剖结构显像。这款全球首创“无极变速”捕癌神器的登场,再次巩固了联影医疗在国产医疗器械领域的地位。 丨微创电生理:“上海品牌”认证——Columbus 三维心脏电生理

近日,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Columbus 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通过“上海品牌”认证,获得上海品牌国际认证联盟颁发的“上海品牌”认证证书。

微创电生理是一家专注于电生理介入诊疗与消融治疗领域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提供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以精准介入导航为核心的诊断及消融治疗一体化解决方案。

长期以来,国内电生理器械市场始终由强生、雅培等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占据垄断地位。据统计,2020年国产电生理医疗器械市场份额仅为9.6%,国产化率不足10%,进口企业具备明显优势。Columbus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是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磁电双定位标测系统,标志着国产企业在心脏电生理高端设备领域首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标测系统于2015年进入创新医疗(002173)器械特别审批程序,是目前国内唯一获准进入该绿色通道的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产品,2016年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

经过多年的发展,微创电生理已形成领先的技术优势,不仅是全球市场中少数同时完成心脏电生理设备与耗材完整布局的企业之一,而且是首个能够提供三维心脏电生理设备与耗材完整解决方案的国产企业,有望打破电生理器械市场长期以来外企进口垄断的局面。

丨澳华内镜:发布全球首款4K 超高清消化内镜,打响4K翻身仗

澳华内镜是国内最早从事软性内镜研发及制造的企业之一。

澳华1994年成立于上海,多年来突破了内镜光学成像、图像处理、镜体设计等多领域的关键技术,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广泛应用于消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妇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

一直以来,澳华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实现了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全自主研发,掌握各类软镜整机自主制造能力,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了核心竞争优势;公司研发费用率呈上升趋势,2022年第一季度达17.4%。

值得关注的是,澳华内镜在11月初推出了新一代4K超高清消化内镜AQ-300,是全球首台4K消化内镜。目前,4K是消化内镜领域的“无人区”,澳华AQ-300有了硬技术加持,有可能就此充分拓展三甲医院市场,实现在性能与市场领域的双向突破,加速国产替代。

从无到有是很多国产医械品牌已经走过的路。从追赶到超越更是一个需要为之努力奋斗的艰苦之路。在这些“创新首创”和“自主研发”里,我们期待着更多属于中国的前沿技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