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线驱动】
11月17日,卫健委明确要求加强ICU、方舱医院和发热门诊的建设。医疗器械概念股全面走强,体外诊断作为医疗器械三大细分之一也被带动。
【核心逻辑】
1、IVD是医疗器械领域内的黄金赛道
国内体外诊断医疗器械(IVD)行业正逐步崛起,相较于国外成熟市场,呈现出基数小、增速快的特点,是医疗器械领域内的黄金赛道。截至2021年底,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为1071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速达20%。
虽然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逐年上升,但人均体外诊断支出远低于发达经济体,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未来体外诊断存在较大发展空间。2019年中国人均体外诊断支出约为16.0美元,而美国、日本、西欧的人均体外诊断支出分别达到了62.8美元、38.3美元、20.0美元。
2、IVD上市公司业绩持续高增
市值超50亿的27家IVD上市公司2022Q3总营收达1026.4亿元,同比增长94%,共实现净利润473.9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九安医疗、安旭生物等受新冠疫情检测需求营收保持高速增长;新产业、安图生物等营收端保持20%以上增长,利润端分别保持39%、26%增长。
3、国内IVD进口替代的空间巨大
我国IVD产业的中低端技术领域已经实现了大部分的国产化,而在中高端技术领域面依然被外资占领多数市场,国产替代机遇较大。
1)生化诊断(实现部分进口替代)
生化诊断试剂:国产占有率已达到70%。
生化诊断仪器:国内企业占有率不足10%,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2)免疫诊断(行业起步较晚,高端市场国产化率低)
市占率:6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全球巨头跨国企业所占据,尤其是化学发光等高端市场。
技术:与国外企业差距较大。占据较小市场份额,且主要是酶联免疫等中低端市场。
【趋势研判】
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2,881.5亿元,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提升至33.2%,成为最大的体外诊断产品消费国。
【投资机会】
IVD产业链上游为生产检测设备及试剂的相关公司(电子元器件、诊断酶、抗原、抗体、精细化学品等原料)、中游为IVD仪器及试剂的提供商(诊断设备、诊断试剂)、下游为终端需求市场(包括医院、独立医学实验室、个人消费者等)。
从产业发展看,IVD企业主要集中在产品端。随着IVD产业技术升级,生化诊断和免疫诊断中的酶联免疫等中低端产品增速较低,而化学发光,POCT和分子诊断等高技术产品维持高增速。
【相关标的】
化学发光:新产业、安图生物、迈瑞医疗、迈克生物、亚辉龙
POCT:东方生物、安旭生物、奥泰生物、万孚生物
分子诊断:达安基因、凯普生物、艾德生物、圣湘生物、硕世生物、之江生物、透景生命等。(竞价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