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每天约有1500人因心脏骤停而离世,且大多数情况发生在医院之外。如果在心脏骤停发生的黄金四分钟内能够及时进行急救,许多生命便能得以挽救。实现这一目标,既离不开人们内心的善意与挺身而出的勇气,还需要先进的急救设备和前沿技术的有力支撑,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携手奋进。当下,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作为一种重要的急救设备,正逐步走进越来越多城市的公共场所,为生命保驾护航。可每当紧急情况突发,附近是否配备AED设备,又是否有人能够熟练操作,成为关乎生死的关键问题。
秉持人心向善的信念,借助科技赋能的东风,苏州勇立潮头,全力探索打造华东地区首个“黄金四分钟”医疗救援圈,为推进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建设添砖加瓦。2024年1月,在腾讯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苏州市卫健委、市红十字会、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联合开展苏州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建设及苏州公民急救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该项目得到了腾讯ssv社会应急实验室、北京臻益科技基金会的支持,遵循政府领导、部门协同、专业指导、科技支撑、社会参与,将共建基于“公益AED(自动体外除颤仪)设备+急救志愿者体系+应急救援调度系统”的公共应急模式,以强化医疗应急规范管理和能力建设为核心,提高重特大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处置能力和完善基层医疗应急体系建设为重点,及时应对各类医疗急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导致的人员生命和健康损害。今年4月份,该项目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筹款,截至目前,累计筹集善款40万元。
腾讯公司首批捐赠的500台AED设备,有序安装在轨道交通、医院、学校、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同时投入1000万元用于相关培训和软件开发费用,培训了8.3万名急救志愿者,开展了240场急救演练,挽救了33条生命。使得苏州院前急救成功率由2023年的8.53%提升至20%,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为城市的生命守护作出积极贡献。
12月8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小涛会见了腾讯公司副总裁张立军,并共同见证“苏州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建设及苏州公民急救能力提升二期工程”项目。此次签约的二期工程项目,由市卫健委、市慈善总会、市住建局、市民政局、市红十字会、市公安交管局与腾讯合作开展。根据协议,腾讯将向苏州捐赠公益基金用于社会急救和社区互助项目,并助力苏州开展120信息化建设,合作打造“1+10”社会组织培训基地、物业服务培训基地、医警联动一体化协同信息化平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小涛希望苏州和腾讯紧密合作,深入细致地做好AED项目,在全国走在前列。同时,围绕“AI+民生”“AI+社会治理”“AI+制造”等领域深化与苏州合作,更好为城市赋能、为生命接力。
回顾2024年,苏州市在AED设备的配备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新增3214台。除了腾讯公司捐赠的500台以外,市红十字会自筹275台传递人道温暖,市教育局新增1412台守护校园安全,高新区慈善总会捐赠1027台汇聚起满满的爱心力量。各方齐心协力,共同为苏州这座城市编织起更为坚实的生命守护网。
生命守护 “救命神器”为生命保驾护航
时间就是生命,救人争分夺秒。
心脏骤停,无情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在与时间赛跑的较量中,由腾讯公司捐赠的500台AEDA已在院前急救中,救助了33位心脏骤停患者,不仅为患者带来了重生的希望,更为公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急救手段。
一场场生命接力,展现了苏州速度。20岁外籍学生大卫,通过暑期交流项目来苏州学习。8月12日,正在上课的他突然倒地不起,心跳呼吸骤停。工作人员叶斌迅速反应,凭借红十字培训的经验,立即找来AED对大卫进行心肺复苏。现场授课老师拨打了120急救热线,在120调度员的视频指导下,为大卫进行心肺复苏和AED除颤。
从学校到急救车,心肺复苏从未间断。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副院长郭强介绍,经过多学科研究分析,明确大卫为脑炎继发青年卒中。大卫的父母得知儿子昏迷的消息后,跨越万里赶赴中国。看到儿子康复,他们激动不已,对所有帮助过他们孩子的人表示深深的感激。“这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结果,非常高兴,非常感谢所有帮助过我孩子的人。”大卫的父亲说。目前,大卫已康复出院,回到家乡。
在苏州地铁2号线上,生命守护的故事再次上演。8月28日下午,一名男性乘客突然晕倒,心脏骤停。列车到达桐泾公园站,地铁站工作人员闻讯赶来,立即开展心肺复苏,利用车站AED对其进行施救。经过紧急接力救治,乘客化险为夷,并被送往医院进行及时治疗。
9月19日,在一家面馆,一位七旬老伯在就餐时突发心跳骤停,面馆父子拨通了120,并在120急救调度员远程指导下开展心肺复苏。6分钟后,老伯送至医院抢救,重获新生。
这些紧急救助的案例,不仅展现了医护人员的专业救援能力和爱心市民的积极参与,更体现了AED设备在紧急医疗救助中的重要作用,为后续入院治疗赢得了生机。苏州快速的、高质量的急救体系,为市民在危急时刻提供了救治保障。腾讯公司副总裁张立军称赞道,苏州不仅是经济强市,更在公共急救、公益慈善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他表示将把“苏州模式”推广到全国,让更多地方可以学习借鉴。
“网约式”急救 让救援更贴近人心
用数字的方法,链接每一份善意,每一滴勇气。腾讯公司和苏州有关部门合作,在人群密集区域安装AED,利用“企鹅急救小程序”,打造了“网约式”急救平台。在急救发生时,依靠物联网支持快速进行响应,实现“第一现场、第一时间、第一响应”的急救理念。
“哦,AED啊,我听说过,那是‘救命神器’嘛!”市民李女士在地铁站内看到新安装的AED设备时,不禁竖起了大拇指。当天,工作人员在新开通的7号线中央公园站台中控室旁安装AED。鲜艳的红色外壳在人群中格外显眼,确保在紧急情况下,需要使用它的市民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取用。
据工作人员介绍,AED可以自动识别可除颤心律,为心脏病突发的患者进行电除颤,并在急救“120”到达现场之前,帮助病人恢复心律,从而有效提高救治心源性猝死的成功率。而普通民众经过正规培训,即可掌握AED的使用技能。
“我们希望能够构建一个全民自救、互救的医疗救援圈,达到人人会救人、人人敢救人的良好社会氛围。”腾讯ssv社会应急实验室拓展负责人胡晗翰介绍。
此次上线的AED设备,将通过企鹅急救小程序,实现AED安装信息、周围志愿者信息与苏州市120信息系统的联通。在苏州,打开企鹅急救小程序,就会看到众多个志愿者随时预备好去救助身边人。“我们管这样的急救为‘网约式急救’。通过这个小程序,我们可以像打车一样,一键汇聚身边急救资源,真正地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胡晗翰说。
在公共场所配置AED、普及救护知识,是建立公共急救体系的重要一环。今年新增的AED设备,分布在火车站、汽车站、体育场馆、文旅场所、政务服务窗口、轨道交通站点、大型商超、中小学校等。目前,苏州轨交已实现AED设备全覆盖,1万余名员工培训全覆盖,急救演练全覆盖。
据统计,有70%到82%的心脏疾病患者发病是在居家环境中,因此将AED推广到社区尤为重要。腾讯公司第二批捐赠的AED将惠及到苏州社区里,让社区居民能够掌握急救技能,勇于在紧急时刻施以援手,共同守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
普及急救技能 培育社会救援队伍
积极主动号召公众参与急救知识学习,掌握急救技能,采用“平台统筹+医生指导+志愿者+响应人”的模式,打造城市末端的一个个应急小单元,实现4分钟急救紧急联动。
“打开AED的盖子,它会自动开机,然后按照语音提示操作,贴好电极片,如果需要电击,它会告诉你。”近日,在腾讯公司的支持下,苏州市卫健委、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联合在苏州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开展了一场苏州公民急救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为在场的80位警务人员进行急救知识、技巧的现场教学。
“有了好的设备,更要有专业的团队,去随时响应突发的急救事件。”苏州市急救中心副研究员张希作为此次培训的主讲人,她从真实案例切入,阐述了掌握急救技能的重要性。“后续我们将推动更多的急救培训课程,让人人都能掌握这门‘生命必修课’。”
目前,市卫健委、市红十字会已完成了8.3万名志愿者的培训,人群主要涵盖了卫生系统、警务人员、高校教师、轨道交通工作人员和物业管理人员等。
为了推进AED设备的安装、志愿者培训等工作能够高效、顺利地进行,腾讯公司还安排了工作人员数十次频繁往返苏州,推动每一个细节的落实。苏州市慈善总会积极与各相关部门紧密沟通、协调对接,确保项目能够精准落地,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苏州开展了240场多部门联合演练,极大提升了急救应急能力。其中,苏州市卫健委联合市公安局、轨道交通集团开展急救演练。开展了17场警医联动的急救演练,充分发挥警医联动效能,持续推动全市范围救治网络建设。在轨道交通开展了213场急救演练工作,为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及时救助宝贵的生命。
苏州市民政局牵头,联合多部门开展“苏心救”品牌行动,为“黄金四分钟”急救圈建设汇聚苏州社会组织力量。腾讯时光实验室与苏州福彩中心将共同打造“腾讯急救‘守护生命’,苏州福彩‘救在身边’—‘家门口的急救阵地’”计划,由腾讯向福彩销售网点捐赠AED设备,让AED“救”在身边。将打造“1+10”社会急救培训基地,实施“苏心救”社会急救导师千人培育计划,实施“苏心救”社会急救员十万倍增计划,持续壮大急救力量,让“人人会急救”成为常态。
参与应急救助是一种本领,也是一种勇气,更是值得倡导的社会风气。《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为了让更多人在关键时刻“愿意救、敢救”,腾讯公司还为所有在企鹅急救注册的志愿者购买了人身意外险和10万元的公益诉讼险,为施救者提供法律援助。在苏州市慈善总会成立相关的奖励基金,对施救行为进行褒奖和激励,鼓励更多急救志愿者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从人人出发,打造苏州全面急救的良好氛围,弘扬社会正能量。(苏州市慈善总会)
来源:光明网,若涉及侵权,请立刻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