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器械之家
医疗机构办得好不好,“国考”成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就在不久前,国家卫健委7月初时发榜,有这么十几家公立医疗机构被评A++级别,脱颖而出位居榜单前十三,在“国考”中取得好成绩。
此次考核其中,西医类医院1923家(综合医院1342家,专科医院581家),中医类医院585家。与2019年相比,新增考核医院143家,因合并、降级、撤销等原因退出考核的医院共48家。
而此次全国共 2508 家三级公立医院参加 2020 年度绩效考核,其等级为A++医院全国13家,位居全国2508家三级医院前1%。等级为A+的医院全国110家。
从榜单中我们可以看出13家A++等级综合医院中,仅有这几个地区分别为:上海3家、北京2家、四川1家、湖南1家、浙江3家、江苏1家、山东1家、广东1家。
而此次“国考”成绩公布后,国家卫健委如是评价:大部分指标持续向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相关业务工作和经济运行情况出现一定波动,但总体上三级公立医院经受住了考验,为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所谓“国考”,即“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国考”到底考核什么?监测分析结果与普通家医院有啥关系?又该如何看待“国考”成绩?
“国考”是目前可行且确实有效的策略仍然是绩效考核
今年公立医院有各种评价体系和标准,为何“国考”格外受到关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罗力教授对此分析:三级公立医院是我国医改的“龙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如何让公立医院行为与人民要求、政府意志相一致,确实是个重大难题,各地都在探索实践解决。
“目前看下来,比较可行且确实有效的策略仍然是绩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将病人家属要求、政府意志有效传递给公立医院,并通过公立医院内部绩效考核的方式再传递到科室、到个人,最终引导医院行为。”
备受瞩目的“国考”考点到底是什么?其从图片上可以看到“国考”是从一级指标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4个维度对全国所有三级公立医院进行数据监测和分析,共设置监测指标26个。
以及二级指标 14 个、三级指标 55 个(定量 50 个,定性 5 个)、新增指标 1 个。其数据都来源于三级公立医院的病案首页和年度报表。每轮考核结果都是最权威、最综合的榜单,能充分彰显其硬核实力。以下是具体考核评价标准。
01
医疗质量
向高质量发展方
在医疗质量诊疗支撑方面其能力不断增强;一是临床检查检验可比性持续提升。2020年,97.09%的三级公立医院参加了国家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覆盖范围较2019年提高0.85个百分点。全国范围内临床检验项目的参加率中位数为89.41%,较2019年提高15.54个百分点,合格率中位数与2019年基本持平。
其中,天津全部三级公立医院参加国家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工作,辖区内医院临床检验项目的参加率中位数(98.18%)与合格率中位数(97.90%)均位列全国第一;广东、吉林、海南和甘肃室间质评项目合格率提升较为明显。二是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高。
2020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6.28DDDs,较2019年下降1.5DDDs,且明显优于40DDDs的国家要求。点评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和点评出院患者医嘱比例分别为15.21%和19.16%,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占比和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4.50%和95.63%,均较2019年有所增长。辅助用药(依据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计算)收入占比为1.72%,较2019年下降2.70个百分点。
三是大型医用设备管理能力逐步加强;大型医用设备检查阳性率为85.91%,较2019年提高0.55个百分点;建立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台账、制定预防性维护维修计划和执行台账的医院比例有所提升,大型医用设备管理的规范化水平逐步提高。
02
运营效率20个省份
医疗盈余为负
其在运营效率方面今年考核所分析为:一是医疗盈余普遍减少。2020年,全国20个省份医疗盈余为负,占比62.5%,较2019年增加56.25个百分点;753家三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为负,占比43.5%,较2019年增加25.89个百分点。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医疗盈余率为-0.6%,较2019年下降3.6个百分点;医院资产负债率为44.09%,与2019年基本持平。
二是2020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门诊次均费用增幅和住院次均费用增幅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为9.25%、5.79%(可比价格是指根据年度消费价格指数进行调整,扣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后的价格);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增幅和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为4.84%、1.97%。
次均费用增加主要受到诊疗成本提升的影响:一方面,通过病例组合指数(CMI)和四级手术占比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疑难危重患者数量和比例提升,次均诊疗所需费用相比以往有所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疫情防控需要,针对住院病人和陪护人员开展了“1+3检测”(“1”指的是核酸检测,“3”指的是肺部CT影像学检查、血常规和血清学新冠双抗体检测),增加了费用支出;此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为兼顾疫情防控要求和门诊慢性病患者诊疗需求,多数医院推行长期处方或延长开药周期,减少了患者就医次数。
三是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比、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与2019年基本持平;万元收入能耗支出为90.06元,较2019年降低5.65元。四是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加大。2020年,为满足疫情防控需要,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力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13.15%,较2019年提高5.21个百分点,提高的部分主要为疫情防控的专项补助。其中,财政基本拨款收入增加2.65%,财政基本拨款收入占医疗活动费用比重为4.05%,较2019年提高0.38个百分点。
03
持续发展方面
人才及科研呈上升趋势
持续发展机制不断健全在人员结构方面,2020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务人员比例为17.86%,较2019年提高0.61个百分点;医护比为1:1.52,超过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要求(1:1.25);中医、儿科医师占比与2019年基本持平,麻醉、重症、病理医师占比较2019年有所提高。在专业人才配备方面,设立总会计师的三级公立医院占比约为72%,较2019年明显提升,宁夏、安徽、内蒙古、广东、甘肃等省份设置了总会计师的三级公立医院比例相对较高。
在人才培养方面,2020年,三级公立医院在当年总经费支出较2019年下降18.01%的情况下,医学人才培养经费支出总额与2019年基本持平。接受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培训且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人数为20.84万,占比33.63%,较2019年提高4.08个百分点。91.88%的医院有符合统计条件的考生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为73.89%,与2019年基本持平;其中,北京住院医师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为全国最高87.25%。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平均招录完成率,全科、儿科、精神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完成率均较2019年有显著提升。
在科研创新方面,与2019年相比,2020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经费和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成果转化金额均呈上升趋势,获得科研经费支持的三级公立医院比例进一步提升。被设置为国家医学中心的三级公立医院获得的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总量均位于全国领先水平,并能够积极推进将科研成果转化临床应用。科研经费总额位于前5位的三级公立医院科研项目经费平均为56538.25万元。广东、浙江、上海、北京、四川等省份对于省内医院科研工作投入经费支持力度较大。
04
满意度评价
其进一步得到提升
2020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6.51分、91.68分,较2019年提高1.10分、0.67分。门诊患者满意度最高的5个省份依次为浙江、四川、福建、山东、湖南;住院患者满意度最高的5个省份为浙江、江苏、山东、福建、上海。
医务人员满意度79.71分,较2019年提高0.95分,在同级关系、发展晋升方面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在工作内容与环境、薪酬福利维度方面分数提升较快;医务人员满意度最高的5个省份依次为宁夏、湖南、浙江、福建、吉林。
但就患者就医感受和医务人员获得感,这一点仍需进一步改善;一是患者对于就医环境、标识的清晰程度、就诊的便捷程度等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与其他年龄人群相比,6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就医过程中挂号便捷程度、医院空间便利程度、服务设施配备、出入院手续办理的便捷程度等不满意的程度相对较高,表明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背景下,公立医院要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适老化”程度,落实便捷老年人就医的相关举措。
二是医院员工中,反映劳动强度较高、工作负担重的比例相对较高。分群体看,护士和初级职称人员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上述两个群体中,认为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的比例较高。
— —
国考的目的不是为了排名,而是为医院开出“诊断书”,扬长补短。例如,以百姓获益为导向,如何评价同种类疾病,原来不会抢救的现在可以抢救了,原来不擅长的现在娴熟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医疗服务以病人为中心。其指标也可以实行标化,对数据进行解释、定义,好比有的医院今年扩张床位了,有的医院开了新病区等,其撇除客观因素标化指标,“国考”成绩将更加有说服力。